燕窝业逢勃在东南亚已有百多年了. 单单一个印度尼西亚就占了世界出口量的60到70%,常年成交量大约超过十多亿美金. 其它出口国包括泰国, 越南, 柬埔寨, 缅甸, 寮国以及马来西亚. 大马2000年出口只占了区区3 至6% 而已, 大部份燕窝产自东马的山洞.
印度尼西亚拥有不少过500,000间燕屋. 早在50年前, 马来亚半岛已经有人从事燕业了, 只是当时的数目不多. 进入90年代才有差不多100间燕屋, 分散在全马各地. 大部份的燕屋都是建设在沿海城市的战前老屋或古屋. 燕子是自己自然及自愿飞来的. 此现象发生在大马不超过50年. 当时燕子数量增加完全不依靠改造及装修, 也不靠高超科技. 对于燕子的不请自来, 燕屋主人都认为是自己走运了! 当时的业者都不懂得利用科技来引燕, 也根本不须要这么做. 也就是说这群人这么多年来都是默默地得到幸运之神青睐, 真是羡煞旁人!
一直到1998年, 印尼发生政变及社会动荡不安, 许多企业家纷纷逃难及转移资金来西马. 1997年世界经济不景气也让本地的房地产遭受到前所未有的低潮. 很多房屋大跌价, 价钱狂泻了一半以上. 后来这些印尼企业家开始和本地人合作投资买房产, 利用印尼的养燕技术, 把空置的屋子改成燕屋, 也就成功造就了今天的现代式燕屋.
这群燕业先锋者的成功率非常高., 也带动了本地屋主跟风投资在此领域. 那些将近破产的屋主把空置以及无人问津的屋子摇身一变成不朽传奇, 空手改变历史, 走出经济低靡废墟. 他们奔走印尼拜师学习养燕窍门, 学识与科技. 当他们学成还乡, 就开始建造燕屋, 期待上天施给奇迹.
就这样的, 在几年后, 燕屋就如雨后春笋般渐渐增加. 直到2005 年为止, 西马一共建了15,000至20,000间现代燕屋, 总值为45亿令吉. 无心栽柳柳成阴, 养燕业间接地让本地房地业受惠无穷, 解救了半上不下的屋业困境. 在2008年, 本地大概有一百千间燕屋. 如果一间市价是五百千令吉来计算, 总投资将值500亿令吉.之多. 更何况此数目美天正在不断增加中! 现在, 很明显的看到大公司和挂牌上市公司也跟着来分一杯羹, 展演至城市边缘的Eco-parks. (100,000间 x RM500,000=RM50,000,000,000=500亿令吉. 常年总汇收是=100,000间 x 2 kg 一个月内=200,000 kg x RM4,000=RM800,000,000 x 12 个月=RM9,600,000,000 或者是赚取96亿令吉外汇)
待续………….
(本文翻译及摘自DL Report On the Malaysia Swiftlet Nest Industry)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